孙权一共有七子,孙亮仅位居第七,孙权为何传位才十岁的孙亮
相关文章
善终的暴君——东吴末代君主孙皓的暴行和完美结局
东吴的末代君主乌程侯孙皓,是孙权故太子孙和的长子。他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孙皓的即位纯属偶然。公元264年,他的叔叔、景帝孙休病逝,年仅三十岁。太子年幼。临终前,孙休将太子托付给丞相濮阳兴。由于当时蜀国刚刚灭亡,东吴交趾郡(今越南河内)又发生了吕兴叛乱。
东吴皇帝孙休去世后,明明有儿子,为何最后是侄子即位呢?
太平三年九月二十六日,东吴权臣孙綝发动兵变,罢黜孙亮为会稽王,迎立孙休为帝,孙休三让而受,改元永安。那么,问题来了,东吴皇帝孙休去世后,明明有儿子,为何最后是侄子即位呢?
出道最晚的江东虎臣:侍奉四位帝王,晚年惨遭诋毁
丁奉在十二虎臣当中,是年纪最小、出道最晚,但却是唯一一个经历了东吴四位君主的武将。他出仕于东吴大帝孙权末期,建功于吴少帝孙亮时期,称霸于吴景帝孙休时期,没落于吴末帝孙皓时期。他的这一履历,在东吴诸将当中可谓是十分耀眼、独树一帜。
东吴第三位皇帝,被权臣拥立,却没有成为第二个汉献帝
孙休,字子烈,吴郡富春县人,吴大帝孙权之子,东吴第三位皇帝。孙休十八岁时,受封为琅琊王,太平三年,孙綝发动兵变,罢黜孙亮为会稽王,迎立孙休为帝,孙休三让而受,改元永安。
东吴皇帝孙休,如何意料之外得皇位,铲除奸臣护正统?
等到他登基之后不久就将孙綝立为丞相,这孙綝可谓是权倾朝野,对孙休这个名义上的君王更是毫不尊敬,时刻都有想要取而代之的想法,孙休作为一国之君自然不忍这样,于是便与其他的臣子一起合谋,最终铲除奸臣,重新维护了自己的统治。
品读《资治通鉴》| 孙休当上了皇帝,头三脚看似平淡,却有深意
【资治通鉴白话文】冬,十月二十七日,琅邪王孙休走到曲阿有位老翁拦住他,叩头说:“事久生变,天下人都在仰望于陛下。”当天,走到布塞亭。【点评】这是在点化孙休,解决孙琳的问题宜早不宜迟。孙琳因为孙休一直没到,打算入住皇宫,召集百官商议,众臣皆惊惶失色,只唯唯地应着而不置可否。
刘禅vs孙皓,蜀国末代皇帝和吴国末代皇帝比较
以下是本期部分原创文字后主刘禅vs吴主孙皓蜀国在他手里灭亡的,知名度100%吴国在他手里灭亡的,知名度45%上位时间223年264年,(263年末蜀国灭国)上位方式刘备去世后,子承父业登基称帝孙休去世后,张布、万彧向朱太后推荐,立为帝评价平庸的皇帝忘恩负义,疑神疑鬼,残忍的暴君我
中国第三十九位皇帝,吴国第三位皇帝吴景帝孙休(61)
孙休是吴大帝的第六子,本来孙权所立太子是其第孙亮,孙权死后孙亮顺利即位。没有孙休啥事了,可是,弟弟孙亮这皇帝当得有点憋屈,父亲孙权安排的托孤大臣诸葛恪、孙峻以及孙綝实在不靠谱,孙亮两度被贬,在去往封地的途中忧郁自杀。
东吴第三位皇帝,被权臣拥立,却没有成为第二个汉献帝
孙休,字子烈,吴郡富春县人,吴大帝孙权之子,东吴第三位皇帝。孙休十八岁时,受封为琅琊王,太平三年,孙綝发动兵变,罢黜孙亮为会稽王,迎立孙休为帝,孙休三让而受,改元永安。
曹髦vs孙休,皇帝从权臣手里夺权需要多少步?
以下是本期部分文字#三国#曹髦vs孙休,皇帝与权臣手里夺权需要哪些条件曹魏的第四个皇帝东吴第三位皇帝曹丕——曹睿——曹芳——曹髦——曹奂孙权——孙亮——孙休——孙皓我是东海定王之子,崇拜那个大海上最自由的人我是孙亮的哥哥,欺负我弟弟的那人,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