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吴国第三位皇帝——孙休
相关文章
东吴第三位皇帝,被权臣拥立,却没有成为第二个汉献帝
孙休,字子烈,吴郡富春县人,吴大帝孙权之子,东吴第三位皇帝。孙休十八岁时,受封为琅琊王,太平三年,孙綝发动兵变,罢黜孙亮为会稽王,迎立孙休为帝,孙休三让而受,改元永安。
历史上的帝王 吴景帝孙休
吴景帝孙休(235-264),字子烈,中国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三位皇帝,孙休为大帝孙权第六子,继父孙权、弟孙亮后成为吴国第三任皇帝。公元258-264年在位。十八岁时,受封为琅琊王。
孙休去世后,明明有太子,为何最后是侄子孙皓即位呢?
太平三年九月二十六日,东吴权臣孙綝发动兵变,罢黜孙亮为会稽王,迎立孙休为帝,孙休三让而受,改元永安。那么,问题来了,东吴皇帝孙休去世后,明明有儿子,为何最后是侄子即位呢?
东吴皇帝孙休,如何意料之外得皇位,铲除奸臣护正统?
等到他登基之后不久就将孙綝立为丞相,这孙綝可谓是权倾朝野,对孙休这个名义上的君王更是毫不尊敬,时刻都有想要取而代之的想法,孙休作为一国之君自然不忍这样,于是便与其他的臣子一起合谋,最终铲除奸臣,重新维护了自己的统治。
蜀汉灭亡后,此人镇守城池拒不投降,却与东吴打了半年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九回,发生在蜀汉灭亡之后,相关人物分别为孙休、丁奉和霍弋。原文如下:却说姜维、钟会、邓艾已死,张翼等亦死于乱军之中。
孙权虎女孙鲁班,是东吴幕后掌权者,玩弄权术高手,青史留名
东吴孙权的孩子可考者有七子四女,在长女孙鲁班的干涉下,孙权的长子孙登被废太子之位,而七子孙亮和六子孙休先后登基,东吴政权瞬息万变,唯有孙鲁班一手操纵形势。
吴末帝孙皓生平概述
吴末帝孙皓(242年-284年),字元宗,幼名彭祖,又字皓宗,《三国志》原名为孙晧。为废太子孙和之子,吴大帝孙权之孙,在位十七年(264年—280年),是三国时期孙吴的第四位,同时也是最后一位皇帝。吴景帝孙休逝世时,太子孙非常年幼。
孙权虎女孙鲁班,是东吴幕后掌权者,玩弄权术高手,青史留名
东吴孙权的孩子可考者有七子四女,在长女孙鲁班的干涉下,孙权的长子孙登被废太子之位,而七子孙亮和六子孙休先后登基,东吴政权瞬息万变,唯有孙鲁班一手操纵形势。
三国“最悲剧”的托孤重臣,靠拉关系上位,最终把吴国推向灭亡
前言:后孙权时代二十八年间吴国动乱迭起、政局动荡,孙休在执政后似有推出方案、重振国势的志向,但受其个人格局的限制,没有有效的治国措施,而他所重用的濮阳兴、张布等人也实在缺乏应有的政治素质,在国家权力位置上胡乱作为,错失了挽救国运的最后机会。